见证求职6小时 是折磨,是希望?! [图文]
|
www.ofplay.com 来源: 天府早报 更新日期:2006-7-18
阅读次数:888 |
据2006年度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是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13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盛夏,骄阳似火。川内19万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开始……
大学毕业生求职·见证
袁媛,女,23岁,四川农业大学园林规划专业2006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时间2个月,至今待业。个头中等,偏瘦,面容清秀,白T恤,白裙子,沙滩凉鞋,青春逼人。阳光下,袁媛右耳上的3颗小耳钉,闪烁着光芒。

7月15日,酷暑。我们跟随袁媛外出求职,奔波于成都人才市场、用人单位。非常6小时中,我们见证这一艰难的求职过程,记录下求职者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心理变化。
兴奋 招聘会之初体验
■时间:上午10时30分-11时■地点:宁夏街成都市人才市场一楼
宁夏街成都市人才市场,恰逢每周六的综合招聘会,33℃的高温难以击退人潮,大约有上万名毕业生聚集在此。街沿边、楼梯口、树荫下,随处可见求职者的身影。
“之前都是在网上找工作,今天是第一次参加现场招聘会。”袁媛表现得有些兴奋,但眼前的人潮,还是让她吃惊不小,“天啦,简直没想到,找工作的人也太多了吧!”
检查一下包内的“装备”:个人简历、毕业证、学位证、四级证书,该带的都带了。“好吧,我们走。”袁媛深吸一口气,随着人流,挤进了招聘会大厅。
一楼大厅里,塞满了前来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十多家公司贴出的招聘海报上,无一例外地都包括一条:有相关工作经验。此条件一出,让许多毕业生望“报”兴叹。“我们是应届毕业生,哪来的工作经验?这不是为难我们嘛?”袁媛有些忿忿然。一楼大厅走完一圈,没交出一份简历。“今天该不会一份简历都交不出去吧?”袁媛开玩笑说,语气里有一丝担心。
焦急 所学专业求职难
■时间:上午11时-12时■地点:宁夏街成都市人才市场三楼
袁媛在大学里所学专业为园林规划设计,她的求职意向主要集中在设计、绘图、植物配置等方面。“我的专业求职面比较窄,很难一次找到对口的。”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袁媛的这句话得以验证。
挤上三楼,招聘会主会场设在此。86家企业设下招聘点,人流量也是楼下的2倍。“这么多企业招人,机会还是多嘛。”袁媛眼里又闪过一丝神采。
招聘会现场,企业众多,但招聘的专业大多集中在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及机械制造等。“设计、设计……”走过一家又一家企业招聘点,袁媛口中一直轻声念叨,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张招聘海报。
20多分钟过去,始终没有看到招聘设计人员的信息。袁媛有点急了,汗珠从额头滚落,也只好用手背胡乱抹一气,我们的衣服也已被汗水浸透。“机械设计工程师,会CAD制图!”突然,在一家省内工程技术公司的招聘点前,袁媛激动起来:“哈哈,我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我要试试。”
翻了翻袁媛递上来的简历,负责招聘的中年男子问:“我们要招学机械方面的人,你学园林的咋来应聘?”袁媛愣了一下,连忙回答:“我会CAD制图,专门学过。”“对不起,我们需要的是能绘制机械图,不仅仅是绘图,这两样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说完,男子很干脆地把简历递了回来。
拿回简历,袁媛向我们耸耸肩:“没法,不合要求,看来今天不太顺。”
欣喜 交出了首份简历
■时间:中午12时-下午1时■地点:宁夏街成都市人才市场三楼
一个小时过去,准备的5份简历还原封不动地拿在手里。袁媛有些不甘心地对我们说:“不行,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投一份简历出去。”
终于又看到一家招设计人员的单位,成都某服饰公司招聘设计助理。“是招服装设计专业的,和我的专业不太一致哦?”袁媛有些犹豫。“没关系,试一试吧。园林设计是给城市穿衣,服装设计是给人穿衣,大体是相通的。”我们给袁媛打气。
出乎意料,这家服装公司表现出特别的“宽容”。在翻阅了袁媛的简历后,负责招聘的年轻女士显然对袁媛的设计专业产生兴趣,简要提问后,她收下了袁媛的简历,并表示下午就会打电话,给出通知。
“不会吧,居然就收下了?”袁媛有些欣喜,一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但很快,她又恢复平静,颇为理智地跟我们分析:“不能高兴得太早,‘等通知’的潜台词,有可能就是换种方式拒绝。”
无奈 等待中希望消失
■时间:下午1时-4时30分■地点:好又多人力资源部、某冷饮店
下午1时,我们终于挤出人才市场大门,但因为在招聘会现场收获太少,袁媛还是决定抓紧时间,再次出击。
在快餐店简单地解决午饭,袁媛开始在招聘信息报上搜寻合适的职位:“好又多府河店,招聘工程部助理,要求会CAD设计。”招聘方没留电话,只能亲自上门递交简历。
街上,骄阳似火。有种快窒息的感觉。下午2时30分,估摸着对方的上班时间,我们来到好又多人力资源部。敲门,进入。我们在屋外等候她的面试。怎料,不到5分钟,袁媛就走了出来。“主管今天休假,只让我留了简历和联系电话,等通知。”冒着酷暑奔波近1个小时,却被如此简单打发,连我们都觉得遗憾。
接下来,我们找到一家冷饮店,与袁媛一起等待那家服装公司的电话。喝下一杯冷饮,袁媛向我们讲起她之前的求职经历。
下午4时30分,时间已过去6个小时,等待的电话始终没打来。“看吧,我就说。等通知,就意味着有50%的可能是拒绝。”说这话时,袁媛有些无奈。
大学毕业生求职·点穴
现状 冷专业就业率仅三成
袁媛所在的四川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在全国都颇有名气。但即便如此,一个年级200多人,每年毕业前,成功找到工作的人不到30%。
袁媛说,在四川,专门的园林工程公司较少,有规模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一些私人的小公司。就业渠道窄,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求职无门。
在专业求职面窄的情况下,转学其他专业,不失为一个出路。“我都想去学护理了。”袁媛说,她发现学护理专业的人找工作比较容易。“那你原先学的园林专业怎么办?”袁媛无奈地说:“所学专业用不上,为了就业而选择其他的出路,确实是现实的悲哀。”
观念 先就业再择业成主流
先找到一份工作,获取相关工作经验,再谋取感兴趣或条件更好的工作。时下,这种“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已成大学生求职的主流观念。但成都市人才市场人才交流部杨庭开部长认为,正是这种观念,造成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更加谨慎。
“这是供求关系上的矛盾。”杨庭开说,大学生急于想找到工作,往往不论专业是否对口,都愿意先签约。但通常干不了多久,一旦出现新的工作机会,便会跳槽。造成用人单位招聘“为别人做嫁衣”。“这样一来,哪个单位还敢放开条件招人?”
杨庭开说,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
措施 鼓励面向社区基层就业
据成都市人事局机关党委书记周俊安介绍,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413万人,四川今年也有19万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周俊安说,现在用人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基层部门和私营企业,这与大学毕业生向往的职位要求相距较远,部分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
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都市人事局将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支教工作;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安排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到成都的农村、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启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培训工程;掌握成都籍大学生就读的学校、专业等情况,鼓励、支持和协助成都籍大学生回到成都的农村、社区和基层就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