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03:39:19·首页·频道·火爆耍闻·商场·电视电影·图片·明星档案·论坛·游戏·音乐·耍成都·日记·
 首页 ┊  【时代潮流】 ┊ 【天府耍闻】 ┊ 【天下奇闻】 ┊ 【性闻天下】 ┊ 【两性私房】 ┊ 【笑话幽默】 ┊ 图库文章表
当前位置 ∷ 耍网火爆图文中心! -- 【时代潮流】 -- 国内潮流 -- 高校连发坠楼事件 加强危机干预
点击1次2美圆,赶快加入吧,GO!
高校连发坠楼事件 加强危机干预
www.ofplay.com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更新日期:2007-5-21    阅读次数:592
  核心提示: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资料显示,每年5月为大学生危机事件高发时段,因此,对于大学师生而言,这一月份也成为考验高校心理防线的重要时期。

  中国青年报5月21日报道 5月16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发生一起博士研究生坠楼事件。事发后,学校紧急开展全校范围的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避免悲剧重演。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高校相继发生多起大学生危机事件。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发生一起女生坠楼身亡事件,一名女生从校内科技楼11层坠下,当场身亡。5月14日凌晨,清华大学一名女生从该校一栋学生宿舍7层坠下身亡。5月14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的一名大二男生坠楼身亡。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此外,有消息称还有几所学校近段时间也发生了个别危机事件。

  资料显示,每年5月为大学生危机事件高发时段,因此,对于大学师生而言,这1月份也成为考验高校心理防线的重要时期。

  发生学生坠楼事件的当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出《关于做好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工作的紧急通知》,称“春夏之交是精神疾患和心理问题的多发期,本周以来,北京多所高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事件,我校也发生了个别危机事件”,要求各院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通知中还列出12类人,认为值得特殊关注,包括:1.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者;2.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3.个人感情受挫者;4.人际关系失调者;5.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6.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7.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8.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者;9.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10.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11.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12.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

  《通知》指出,很多危机事件在发生之前,当事人的语言或行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迹象,因此是可以察觉并预防的。全校要开展危机排查工作,各院(系)要做好心理危机排查表的报送工作。

  该校新闻学院教师马少华在博客中撰文认为,这一措施“真是两难之境”,“‘排查’这个行为虽然是不得已的安全措施,但这个行为本身也有着明显的暗示性——它会传递消极的信息,其中包括不信任”。

  专家认为,高校在紧急应对学生心理危机高峰时,分寸不易把握。有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认为过多谈论自杀事件有可能引发效仿。

  一连串危机事件,暴露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有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课的内容陈旧,从小学、初中一直到大学,内容基本都一样。教师的素质也不高,甚至有心理学博导上课还灌输明显错误的观念,口头重视和付诸实际的“真正重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发生学生坠楼事件后,有目击者表示,这两日坠楼地点悄然出现了一束鲜花,献给逝者,为了防止被风吹走,献花者还细心地用透明胶带将花束固定在了地面上。这束鲜花,无疑是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怀念。但鲜花的背后,却是多少颗沉痛的心灵。

  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

  这样的频率震惊了社会,也震惊了一些专门关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人士。这些人士包括出生于加拿大、客居中国20年的费立鹏博士(Michael Phillips)和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费立鹏博士长期关注自杀问题,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负责人。林永和教授则长期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并担任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他们认为,悲剧本可以避免。

  危机频发,有些高校并未真正重视

  林永和表示,历史资料表明,四五月确实是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高发期,10多年前,北京高校就曾发生过与今年相似的情况。

  费立鹏也表示,根据他的研究案例,连续几天内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情况比较少见,明显比往年报告的密度要大得多。

  但他们都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自杀率就特别高。林永和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率为十万分之零点四六。教育部官员日前在中山大学一次会议上说,北京高校中每80万人中仅有15人自杀,低于社会自杀案。

  尽管如此,大学校园发生的多起大学生危机事件,都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与大学生群体受到整个社会关注程度较高有直接联系,更重要是,类似事件的频发确实引起了社会的警醒。有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北京高校发生类似事件导致学生死亡人数平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今年截至目前的数据,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和。

  林永和认为,危机事件的连续发生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波及的人群包括大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人们心理受到了震撼和冲击,想要不断地弄清事情真相,总结分析原因,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费立鹏也认为,加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他表示,目前在自杀研究领域最需要的资源就是准确可靠的数据。他发现,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数据并不是实际可用的研究数据,用符合流行病学的方法去分析数据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数据不可靠,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方案。

  但目前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许多高校发生类似事件后,采取消极应对的措施,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加强危机干预,悲剧本可避免

  费立鹏表示,自杀者在自杀前一定是有征兆的,有没有被发现并得到帮助,对最后是否发生自杀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周围人的敏感性,并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也给心理障碍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求助渠道。

  林永和也认为,一个生命的主动终结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往往会留下许多痕迹,怎么遮掩也是掩饰不住的。“这种行动绝不是毫无考虑的,而是有着一个巨大的心理冲突过程,因此,这类危机事件有许多生理、心理挣扎的蛛丝马迹,就像地震前有动物慌乱的痕迹一样”。

  他表示,如果这种迹象及时被同学、老师等人发现,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就可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北京某高校一个清洁工发现有个男生在楼顶徘徊,马上通知学校相关部门,结果一问,这个学生果真已经萌生了非常强的自杀念头”。

  林永和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就更能说明问题,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巨大的灾难。他认为,应当对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高危学生展开监控,建立了“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令费立鹏感到遗憾和痛心的是,有心理障碍并导致想不开的人,大多数从来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大学生们大多知道或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不敢求医。”他接触过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心理出现障碍后,害怕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去,因为心理咨询室会将他们的资料和状况记录在案。这样一来,有学生担心:万一学校知道我有心理问题,要我休学或退学,怎么办?学生担心造成不良的后果,就只好继续掩盖。这种“面子问题”,在男生中更为普遍。

  “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后,让学生回家,这样只会让学生更悲观。”费立鹏说,这时如果你对学生说“好好休息吧”,其实在学生听来是“你不让我上学”,会受到更大的刺激。

  “要增加求助率,就要减少求助可能带来的危险。”费立鹏认为。

  “现在的大学心理咨询室,力量其实非常弱”

  费立鹏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咨询室能否得到有效的帮助,也是很大的问题。他所调研过的高校心理咨询室,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

  林永和也承认,多起危机发生后,暴露出的问题给高校敲响了警钟。按照要求,3000名~5000名大学生就应当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目前北京大约有70万在校大学生,但2006年统计出的心理咨询教师只有108名,按5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人数还不到位,按3000名学生配备一位算,差距更为巨大。“专职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师数量不够,是不争的事实”。

  不仅如此,林永和认为,这些教师工作不稳定,素质不完全符合要求,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从经费上来说,缺口很大。

  “按照规定,一个学生应该下拨10元以上的心理咨询费用,但很少有高校能到位,而危机预防的整个体系,在很多高校也没有健全,潜在的危险更大。”

  让费立鹏不满意的是,不少大学让教品德课的老师去当心理咨询教师,“他们的服务太不专业”。他建议,高校心理咨询室应该有明确有效的评估措施,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当本校咨询教师不能解决某个问题时,要及时往上一级医院转。“大学的心理咨询室要改变服务态度和处理方式,太迟和太麻烦的方式都容易失效”。

  据了解,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正在推行一项全北京学校的心理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面临挫折时的调整技巧。整个计划推行下来要3年~5年,并得保证所有学生都参加。费立鹏担心,如果是自愿参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选择躲避。

  费立鹏表示,这个项目需要650万元经费,可是上级部门没有批准。他介绍,在国外的学校,校长们会亲自来推行这类计划,而在中国的学校,心理咨询师们甚至没有权力去说服校长去做这些事情。

  媒体的责任

  林永和表示,他更愿意将大学生坠楼事件称为大学生危机事件,而不称之为自杀。“自杀需要公安机关或医疗卫生部门确认自杀,而且这类事件要有明显的迹象来推断,如留有遗书、做过善后安排等,但很多时候不能确定”。

  他表示,出于保护逝者、维持校园正常秩序、避免因报道过多引发效仿等不良后果,媒体报道时应淡化细节,尤其是在报道诱因时,不能想当然,“现在直接引发的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身体健康因素、贫困、交往压力等,但一个危机事件发生,往往综合了多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危机行为的产生”。

  费立鹏也认为,最近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会迅速在网络上出现,信息的扩散不但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不利于局势的控制。“过度渲染自杀,或是报道方式的不恰当,都可能引起模仿。媒体注意越多,越难阻止”。

  他主持的干预中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媒体如何报道自杀。他建议,媒体在报道自杀时,要避免具体方法的描述,不要说具体的自杀措施,不要放在头版渲染,更不应把死者“新闻人物化”、“英雄化”。他认为,媒体的关注点不应是“又出现了一个案例”,而是放在如何预防、提供服务机构和获得服务的途径等方面。

  “媒体经常会想尽办法去报道死者的死因,其实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某一死因,和自杀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只是诱发因素之一。”费立鹏说,自杀是抑郁症、遗传、自杀未遂、生活质量差、急性应激强度低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应该做的是,让人了解自杀是怎么回事,提高人们对自杀问题的认识水平。

上篇文章:中国美院女艺术家10万美元遨游太空
下篇文章:江西一小学老师罚吃厕所蹲坑的泥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
※ 相 关 文 章 ※
大学校园爱情14个悲凉的真相 [图文]
文武学校学生被老师群殴 只因床上放支烟 [图文]
一男子为泄私愤在学校烧国旗 被刑拘
高二女生疑似早恋 学校建议其转学
大学新生被倒手 就读学校与录取学校不符
海南百名家长在校门口擂鼓 抗议学校乱收费 [图文]
学校规定学生全年必须每天吃三支雪糕
职中女生学校厕所产下死胎! [图文]
大学校园中的“新同居时代”
※ 文 章 阅 读 排 行 ※
史上最痛苦的男女接吻 (3874)
和女友做爱后的搞笑对话!
(3764)
克服早泄的自我锻炼法
(3596)
3卖身男孩的皮肉生涯
(3520)
有些事情男人不想知道
(3498)
2009一个剩男的征婚宣...
(3425)
揭密西门庆的性爱秘密^★!
(3308)
一位男生竟如此向女友求婚...
(3187)
美国农场发现“吸血怪兽”
(3165)
女童揭露"慈善家"恶行^...
(2985)
※ 最 新 文 章 列 表 ※
【特推】:★型男靓女个性空间
※ 热 门 动 漫 游 戏 ※
※ 推 荐 阅 读 文 章 ※
3卖身男孩的皮肉生涯 (3520)
2009一个剩男的征婚宣...
(3425)
揭密西门庆的性爱秘密^★!
(3308)
一位男生竟如此向女友求婚...
(3187)
美国农场发现“吸血怪兽”
(3165)
女童揭露"慈善家"恶行^...
(2985)
男人下体的10个难言之隐※
(2964)
成都首次“无性牵手派对”!
(2925)
男人的品位在于选择妻子
(2836)
男人关于外遇的五句大实话▲
(2818)
. 网站登记 . 来稿推荐 . 建议留言 . 广告联系 . 关于耍网 . ------------------------------------------------------copyright©2007-20020耍网.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0205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