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姓菜篮子里看年味知菜价 [图文]
|
www.ofplay.com 来源: 四川日报 更新日期:2008-1-30
阅读次数:975 |
今年春节,我们有更多理由关注老百姓的菜篮子:至昨(29)日,我国南方雨雪天气仍在持续,省内各地正加紧节日市场供应。目前能保证菜篮子的丰盛吗?
至去年底,我省两年内已两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7%。市民收入能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吗?
我们将目光锁定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环节,通过对他们的追踪采访,一幅节前百姓“柴米图”跃然纸上。
A版块
主人公:陈序她逛菜市,只问不买。一圈走下来,这位CPI统计数据采集员掏出报表,记录米价、肉禽蛋价、菜价。她的“首席”身份是基层数据采集员,其次是家庭妇女,对于“菜篮子”的变化,有充分的话语权。
CPI数据采集员:“双重身份”感知菜价
镜头一:逛菜市只问不买
1月25日清晨,成都雨雪纷飞,海椒市双桂农贸市场人声嘈杂。
9∶30,陈序准时出现。她推着自行车,与一般的家庭妇女无异。
“藕多少钱一斤?”“2块5”。
“蒜薹呢?”“5元”。
一路走一路问,还不时与摊贩讨价还价。“豌豆尖3块5一斤?太贵了!白油菜呢?还是2元一斤嘛?给我来1元钱的。”
从百姓菜篮子里看年味知菜价。
这样可以掩护自己的“身份”。“反正也要吃,光看不买,问多了他(摊主)就要乱说了。”
10∶18,她逛完了蔬果、肉禽、水产、干货、粮油区。走到一角落,掏出本子填价:土豆2.4元/公斤,菠菜2元/公斤,猪腿肉26元/公斤,五花肉24元/公斤……上面写了近百个菜名,以及粮油分类。刚做采价员时,她老记不住价,当着别人的面把报表掏出来。
摊主见状,不安逸了:“你是干啥子的,到底买不买嘛?”
经过数次这样的尴尬后,她现在连价格前后变化都记得:由于供应充足,猪肉价格已基本稳定;蒜薹从去年10月前的13元降为8元,几乎半月降一次价,本地菜现已大量上市了;往年春节时,受消费拉动,食用油、禽类价格会有所上升……
成都市物价局消价处,有12名采价员,分别负责成都不同区域的价格调查。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调查的主要对象。每月要采6次价,最后以报表方式上交,数据汇集入四川省C P I 统计系统。
镜头二:家庭主妇的幸福指数
回到家,陈序就成了家庭妇女。这是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成都市普通家庭。采价员每月仅几百元工资,要天天计算柴米油盐酱醋。
采价当天,她特地买了一根鲫鱼,读高二的女儿正期末考试。“让她补补身子”。菜篮子中还有四种素菜,一共花了11.8元。
为了跑赢C P I ,去年5月后,她家的“菜篮子”结构发生了些变化———以前喜欢吃回锅肉和熟食,“但肉价涨了,熟食也从12元涨成了15元。”半年间,月伙食费从300-500元变成了700元。熟食少吃了,用肉丝替代。
但这并没对他们的幸福指数产生太大影响。陈序夫妻俩的这一指数与女儿的成长捆绑在一起。通过菜篮子结构的成功调整,女儿每学期1000多元的学杂费保证了;夫妻俩还花了近3000元让她上奥数班、英语补习班等,一期不落。
期末考试结束,女儿愉快地冲出考场。从她灿烂的笑容中,陈序找到了幸福。
B版块
主人公:蔬菜商许祖明,批发商,他经历过一车海椒被冻烂的郁闷;徐祥文,货车司机,他经历过四天三夜的冰雪封堵。可事后,他们谈笑风声:“风雪挺过去了!不怕,菜篮子丰富着呢!”
挺过风雪,让货源不断
镜头一:南下进菜,艰难保货源
自1月20日,四川各地雨雪不断。冻青树农贸市场的菜贩邓云霞很担心:“天气冷了,农民都懒得摘菜了,菜也长得慢了。”
大雪封山。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组织的300多辆长途贩运车,只有不到30%回来了!这个占据成都菜篮子将近3/4份额的农贸市场,近4成蔬菜来自省外。当务之急,每天起码要从本地再运回150吨蔬菜,才能保证该市场供应不断档。
收到反馈信息后,市场蔬菜经理刘维平嘴皮磨破,动用了邛崃、双流、彭州、新津等16个蔬菜生产基地的关系,马上组织市场上7家大型蔬菜批发商补回300吨货。
“市场不等人。”刘维平说。
全国的批发商们已纷纷南下,聚集在攀西、云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抢购货源,想尽办法,用尽资源。
但从前方市场反馈消息:货源紧张了,收货难度增加!
蔬菜批发商邓永德提高10%- 15%的收购价格,与其他批发商拼财力。年货运输高峰期到了,运费涨了20%- 30%。邓永德仍有信心:“春节旺季,货源丰足意味着财源滚滚。”
镜头二:老天多变,许祖明三次“赌局”
春节销售旺季到了。市场之手,让蔬菜商和老天爷博弈。许祖明也加入其中。
第一场,他输了。由于暖冬,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12日,他连亏两个月。天气太好,货源太足,商家卖不起价。之前他以2.6元/公斤收购黄瓜,卖价随行就
市,由于当天市场上同等商品太多,卖价降为1.6元/公斤。“比炒股风险还大。大家都拿不准,物价什么时候可以平抑,暖冬还能持续多久,许多商家都不敢进货了。”
商机来了。1月20日、21日两天,至少有3/4运往成都的货被雪困在路上。而许祖明早把货储存好了。到现在,两个月的亏损追回来了,收支持平。第二局,他打成平手。
还有第三局。货困途中,要不要跟进?就在同行们再次犹豫时,他又出手了,不仅倾尽近60万本钱,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提前调货。“别人不敢收,我就要收,大不了亏5万,但我把握好了机会,说不定赚的不止5万。机会是均等的,就看你敢不敢下手。”
镜头三:被困四天三夜,从冰雪中拉回一车菜
贵州的山路全结了冰。当地交警对路段实行管制,限时单边放行。仍惊险不断。出川进菜的货车司机徐祥文亲眼看到,有一名客车司机太着急,见前面有一空当,想卡进去,结果,车一滑,与前面的客车追尾,两车同时向外滑———万幸,被路边护栏挡住。
车队缓慢行进。“要挺住啊!”虽然又饿又冷,徐师傅不停“命令”自己。正在这时,当地政府官员来了,一步一滑,把热水和包子递到他们面前。“当时真的是热泪滚了下来,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被困四天三夜后,徐祥文终于拉着一车菜,从冰天雪地中开回成都。
C版块
主人公:政府市场“调味师”,靠有形之手,各地积极储备货源,严控物价,开通“绿色通道”,清理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收费,力保市场供应。
有形之手,保“菜篮子”丰富
镜头一:“绿色通道”让鲜活农产品“免单”
省政府召开全省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
管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确保市场供应,保持市场
价格稳定。
“绿色通道”开通,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营运货车“免单”进出,优先在服务区加油。商务、工商、动物检疫三部门联动,保证广元、泸州、宜宾等出川通道的鲜活农产品加快放行。
省公安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把确保交通安全、煤电运输安全、“绿色通道”鲜活产品安全、旅客出行安全作为当前第一任务。省交警总队也要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为“菜篮子”供应提供快捷的交通放行服务。
镜头二:常规储备与7地市场应急方案
市场立即对政策作出反应。各批发市场开始了忙碌的筹备。
四川聚合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副董事长杨玲,带领30多个商家,到云南、广东、山东等基地洽谈对接,保证每天4000-5000吨蔬菜货源。并引进江苏的牛蒡等新品种,以丰富老百姓的餐桌。
绵阳蔬菜产业协会,派出300人的采购大军,保证每天进入绵阳的货源不少于500吨,春节期间大宗鲜活农产品供应4000吨。
资阳四海已储备了7000多吨的猪肉……
成都市40多家超市、商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表示,已作好市场供应准备。
为了应急,在省商务厅协调下,成都聚合、绵阳高水、南充、彭州、巴中、达州、重庆观音桥7家川渝大型农贸市场已达成共识,制定了方案:一旦某地市场有异常波动,另几家要全力以赴
接应,保证供应,平抑物价。这些市场均在12小时车程半径内,半天可以到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