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地质灾害^无人飞机首飞都汶线 [图文]
|
www.ofplay.com 来源: 华西都市报 更新日期:2008-7-19
阅读次数:988 |
决战都汶生命线每天都在加紧进行,但公路、水电部门突击队伍时刻要面临头顶的危石,头顶的地质灾害隐患随时威胁着生命线抢通工作,也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地质部门目前靠数十名专业人员徒步爬山,对50多个地灾点进行勘察,辛苦且缓慢。昨天上午,由国家国土资源部支援的价值100万元小型无人航拍飞机,首次飞抵映秀和银杏等地进行航拍,传回了目前分辨率最高的748张高清晰地质照片。
航拍飞机借助弹射装置飞上天空
航拍飞机飞向天空
专家正在遥控航拍飞机
首飞都汶线:映秀为圆心执行航拍
昨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漩口一个相对空旷的河坝地带,两架酷似航模的小飞机停在那里,几名技术人员手执操纵设备,正在紧张地做最后调试。“别看它个头小,光这一套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的价值就过百万。”飞行任务负责人、国土资源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专家孙杰介绍说,无人机可通过遥控器人为操作,也可以通过设置的航线自动飞行完成工作。他介绍,这样的小飞机只能在五级以下风速中工作,他们从气象部门了解得知,昨天上午天气晴朗静风,非常适合航拍飞行,下午山谷的风可能很大,因此飞机必须赶在中午前完成航拍任务。“无人飞机航拍技术用于地质灾害,又是在峡谷带飞行,这还是第一次,有一定危险性。”孙杰告诉记者,此次航拍任务一共有一大一小两架飞机,将以映秀为中心,对南北6公里、东西2公里范围,约18公里范围的地质地形分三次拍摄。
难找滑行跑道特设先进弹射轨道
调试后,技术人员在河滩上为飞机架设弹射轨道。技术员邵泽庆介绍:飞机需要100米左右的滑行跑道,但在都汶路这样的特殊条件下,他们只能特别架设一个临时的弹射轨道,为它顺利升空助力。
中午12点05分,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小飞机发出隆隆的巨大声响,昂起头冲向天空。由于两岸山峰间距小,操作人员一直紧张地操纵着遥控设备,调整着小飞机的方向和高度,飞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以螺旋方式爬升,在到达预定高度后,终于转入了自动航线飞行。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地面测控站接收到了飞机的遥感信号,小飞机开始“捕捉”沿途的地灾隐患,认真地干活去了。
拍回图片垮塌滑坡一一被“闪定”
孙杰告诉记者,这次首飞的小飞机使用航空发动机,燃油不多,能飞行近1个小时。飞机上携带的数码相机,将按照每80米拍一张的频率进行。12点55分,空中再次传来轰鸣的马达声,小飞机完成“巡航”任务飞回来了!
孙杰告诉记者,飞机拍回来了748张数码照片。这些图片将交给地质专家进行解译。这次拍摄的图片是目前在都汶线航拍的清晰度最高的一组图片。“太珍贵了!连地面上的石头都看得清楚,这对下一步地灾排查将起到很大的帮助!”抢通保通指挥部国土组的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李前银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航拍资料,他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地爬山勘察,而且能“闪定”沿途的垮塌点和滑坡情况,为地质灾害的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