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专家描绘新都江堰 [图文]
|
www.ofplay.com 来源: 华西都市报 更新日期:2008-7-14
阅读次数:848 |
国内外十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提交都江堰重建概念方案,15日前后可形成完整的概念方案
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宜居生态城,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推行步行系统,设计世界上最长的巨龙形态的观光游览车……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勘察和讨论研究,昨日国内外十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及联合体正式提交了都江堰概念规划方案报告。十家单位依据各自的特长和经验,分别从城市功能、重建定位、产业规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会上,来自建设部的专家也同众多学者一道进行了现场评审。
设计单位为未来的都江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十家机构提交的方案都为下一步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昨日会上,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表示,都江堰的规划将充分尊重民意、历史、自然、物权,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恢复与提升的关系等。“重建将为市场投资提供参与机会,为市民提供多重选择的机会。”据了解,十家机构设计规划方案收集后,将通过专家论证并加以融合,最后交付成都市政府,7月15日前后可完成概念方案。
评审现场
构想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宜居生态城建设步行城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代表充满信心地表示,都江堰将建成世界灾后重建典范。复兴后的都江堰将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中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宜居生态城。设计团队将规划分为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5个维度。空间为安全紧凑防灾生活圈;经济为风景休闲度假、创意文化产业、商贸“场镇”;社会为社会公平、自助互利,以工代赈;文化为世遗保护城市,文脉延续川西风格;生态为山水林城、生态承载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具体实施,他们表示,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步行城市,建设低碳排。
构想二
马来西亚akitekAKIPRIMAsdnbhd:
建世界上最长巨龙形态观光车
根据规划设计,城中心将环绕博物馆和艺术中心,沿水岸边可从四个方向进入中心城区。通过跨越水面的高速道路进入城区,简单而清爽的会展建筑将承载城市的各种大型活动。在中心城区,游客可以搭乘中国传统船舶在水面观光,或者在食舫上用餐,大型人造湖面甚至可以供飞机器着陆……
“西岸建造长3公里、世界上最长巨龙形态的观光游览车,设计可容纳20万市民和10万游客的巨型建筑,新城建成将创造10万个旅游业就业机会……”该机构代表还提出先进的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设计。“道路系统不需要红绿灯,也不需要停车。”代表表示,将来简单的道路系统设计可让人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点;环线和居民生活道路采用单向设计;未来的新城,完全不需要轿车。
构想三
法国AREP、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
交通网路建设也应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可持续发展应融入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例如地形环境、古建与景观、城市现有交通格局。”来自法国的AREP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融入合理的交通网设计当中。他们同时表示,为了组织人流,减少交通距离,都江堰应按照城市区域不同尺度设置公共建筑。而在城市综合设计中,应将工作区域与生活区相邻,简便日常交通;靠近城市中心,以及绿化中心建立高密度住宅区。
此外,针对聚源新区规划,该设计机构提出了生态水都的方案,将其定义为生态、高效、安全的时尚之都生态化的城市格局,自然融合城市。届时,聚源新区可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现代都市水乡,三条穿越而过的岷江支流及沿江生态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亲水空间。
构想四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打造生态城市设立重建局
可持续发展是奥雅纳非常强调的,他们认为通过可持续生态城市规划,不断创新,同时优化城市中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等要素,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一个产业与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资料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融洽的未来城市。“建议设立灾后重建局,在初步预计重建的6年时间里发挥作用。”同时,他们还提倡在都江堰重建中设计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城市避震疏散系统建设。
构想五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联合体:
调整传统工业力推中药业
“依据都江堰的人文历史与产业趋势,保障都江堰世界遗产价值,调整传统工业,提升人文生态学习型旅游产业,重新定位市域性的总体方向。”针对规划定位方面,他们表示,要强化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定位,重新赋予全球性历史资产的重大意义。在有机分散、顺势集中的规划方法下,全面性地调整并强化城镇群体的角色与功能。其中产业规划中,他们建议将产业转型的重点聚集于结合百草药学,发展深度体验型养生产业,汇集医疗研发产业,配合休闲旅游,创造不可取代的地域型产业形态。
构想六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提高抗灾能力采用小街坊模式
“重建规划考虑建立了三级抗灾空间体系。”同济大学代表提出了建具有抗灾减灾能力的城市结构的方案。他们认为,城市抗灾的主通道和避难的主场所除了包括城市的主要放射性主次干道和主要城市公园外,沿四条内江分支的河渠及其两侧也应成为城区抗灾和避难的主通道和重要场所。在四条河渠之间的指状片区内,通过联系道路以及与河渠两侧开放空间直接连通的片区和组团绿地,建立两级枝状延伸的抗灾空间系统。
同时,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也需要增加。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角度,增加道路网密度、减小街坊规模是增加疏散通道和降低灾害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在都江堰城区重建规划中,在重建区域内采用小街坊的模式,设想把道路网间距控制在150米左右。
构想七
瑞士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都江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借“山水城林堰”提倡拓绿亮河
尊重先天资源,保持完善功能。瑞士和都江堰本土的设计机构认为重建规划的总体策略是显山露水,具有“山水城林堰”特色。同时,力推拓绿亮河,拓宽一环路内河流两侧公共绿地,布置旅游服务,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使滨河绿带成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他们也认为都江堰新规划将更加紧凑,周边低洼地带也能得以保存。最高密度的发展将位于新火车站附近,该区目前处于城市外围,将被发展为新区,主要为公共和混合用途。重建的旧城以及中心周围的密度较低。城西有一个低密度、高标准的住宅区。东北面是新型轻工业、科研与教育区,配置新的公共交通系统。新的轻轨会将都江堰和成都连接起来。火车站是公共交通系统总汇,是城市中心新焦点。巴士站点之间的步行距离不会超过500米。
构想八
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跳跃式发展打造创意文化产业
“规划形成老城、聚源新城、青城山镇三个城级综合组团,各具特色。”美国和本土设计单位认为要通过规划帮助都江堰实现跳跃式发展。“要通过重建大幅度提高城市住房质量,对受灾地区的清除能让城市通透起来、绿起来。”代表发言表示,规划会以都江堰的历史和生活特征为基础,营造人文空间,打造文化类产业,以反哺都江堰浓郁的人文精神。同时,规划采用组团式布局,使城市组团被绿色生态的环境包围。人文与生态将作为发展大背景,以孕育一个游弋在人文与生态海洋上的、自由自在的、充满活力与弹性的城市。具体规划为,以都江堰的山水田园与历史古迹为硬件,以都江堰的道教氛围、名人传奇、休闲特质和生活哲学为软件,使两者在未来的城市中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础塑造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山水田园与人文情怀并重的人居天堂。
构想九
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连同核心区域让历史街区再生
该联合体机构代表认为,城镇发展近期以灾后政策性安置为主,主要发展空间在平原区各城镇点,尤其是山前结合带城镇作为接纳重点区域。远期以聚源新城建设为核心,以区域城镇与环境空间协调为原则,以城镇空间结构的区域调整为原则,以城镇空间结构的区域调整为重点,促进都江堰整体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与提升。对于历史街区再生,他们表示,通过本次规划,疏通逆水而上的瞻仰古道的通道,改善玉垒山、离堆、西街的传统步行道,修复内江两岸古建筑群,延续古城“满城水色半城山”特征风貌。内江两岸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沿江贯通游憩型步道,同时与都江堰核心景区内步道连通,构筑成一个关系紧密的世界遗产公园城市,再生出新的街区面貌。
构想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打造“心灵产业”满足精神诉求
社科院代表认为,要以建设都江堰旅游经济特区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以独具资源优势的绿色农业、食品饮料加工业、生物制药和商贸物流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方案特别提出要打造“心灵产业”,“该产业以心灵诉求为导向,可以分为释放压力、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追求健康、社会交往、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分别对应的产业有休闲娱乐、度假、问禅悟道、观光、主题游乐、医疗、养生、会展会务、教育培训、探险、极限运动、文化创意、研发等。”代表解释说,“心灵产业”布局为一轴两组团,一轴是从都江堰老城区到新城区,功能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载体。两组团是青城山-大观组团,功能是休闲度假。龙池-虹口组团,形象定位是险峻丛林,功能是科考、探险、极限运动。
新闻背景
5月29日,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正式向国内外发布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征集公告”。公告发布后,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的响应。短短三日内,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踊跃报名,先后有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成都等各地47家设计机构和大学报名。6月3日,经过专家、部门评选,最终选出10家单位、联合体作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的编制单位。
|
|
|
|
|
|